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大馬新聞義工記者培訓研習營 佛光人啟動廣作文宣使命
2019-03-26
進入21世紀,新社交媒體湧現,每個人都是「自媒體」,在這樣的時代裡,佛教各項活動該如何宣揚?如何利用手中的筆、圖像與畫面,把正信佛教傳播出去,淨化社會?
由馬來西亞佛光山、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主辦,馬佛光文化承辦的「馬來西亞佛光山2019年第一梯次新聞義工記者培訓研習營」,3月23至24日在東禪寺舉行,來自全馬各道場、佛光會、佛光青年以及東禪佛學院等37人,共同參加研習營。2天的密集課程,邀請紙媒、電視台及網絡等資深媒體主管,分享他們豐富的經驗。
負責此次研習營的馬佛光文化出版社執行編輯妙開法師,在開營典禮時指出,所有佛光人都是佛光山必然的新聞記者,透過文字或影像的宣傳報導,當下就是「廣作文宣」,也為大眾弘傳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。
「佛陀在2500年前,就『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』,讓眾生得以聽聞佛法,同霑法益。可知佛陀是最早善用文宣的功能及影響力的傳播人。」他表示,佛光人應效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廣作文宣的願心和願力,並具備「廣作文宣」的使命,藉由現代化的弘法方式,接引更多社會大眾瞭解佛法生活化、生活佛法化的人間佛教特質。
此次研習營,邀請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、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、編輯主任侯雅倫、八度空間新聞主播陳嘉榮及馬來西亞iflix新聞總監陳毅傑等資深媒體人授課。
曾毓林提及,星雲大師是佛光山每一場活動的最佳代言人,在寫新聞時,記者務必要把大師講說的佛法、對社會有幫助的思想觀念寫出來,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。談到廣告、海報、傳單、臉書等宣傳與設計,更強調善用現代多元的傳播方式,能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。
有著21年主播經驗的陳嘉榮表示,要做一個真正的媒體人,必須經過新聞倫理的訓練。在介紹電視、電台的傳播效果及特點時,指出兩者最大的差異點,在於電台給人的感覺比較親近,電視則比較遠;若要達到宣傳效果,電視則比電台的成效更明顯。
風趣幽默的他,也分享了主播新聞時的突發事件,滿足大家對新聞主播的好奇心之餘,也了解到每個行業都要具備敬業精神。
「雖然我們每天都翻閱報紙,但對報紙背後的作業流程卻非常陌生。」潘友來可謂一生都是媒體人,超過30年的報人經驗,娓娓道出採訪部、編輯部到印刷部的工作職責,同時說明新聞的呈現,必須表達清楚、明白,讓讀者能一目了然。
陳毅傑在電視台工作7年、網路媒體10年,分享從有線媒體到網際網絡的轉型與特質。他表示,以前是媒體引導讀者閱讀方向,現在是讀者的需求為導向,這就是當前網路與自媒體時代的特色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妙開法師代表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,頒發「馬來西亞佛光山文宣顧問暨馬佛光文化顧問」聘書予即將退休的潘友來總編輯,盼其將經驗傳承下來,帶領義工團隊廣作文宣,讓佛法更貼近人們的生活,無遠弗屆地傳播出去。
此外,所有義工記者亦前往東禪寺的所在地─仁嘉隆文化館做實地考察採訪,讓與會者打開文宣的基本概念,隨著老師豐富多元的經驗談,開啟承擔文宣工作的使命與願心。
由馬來西亞佛光山、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主辦,馬佛光文化承辦的「馬來西亞佛光山2019年第一梯次新聞義工記者培訓研習營」,3月23至24日在東禪寺舉行,來自全馬各道場、佛光會、佛光青年以及東禪佛學院等37人,共同參加研習營。2天的密集課程,邀請紙媒、電視台及網絡等資深媒體主管,分享他們豐富的經驗。
負責此次研習營的馬佛光文化出版社執行編輯妙開法師,在開營典禮時指出,所有佛光人都是佛光山必然的新聞記者,透過文字或影像的宣傳報導,當下就是「廣作文宣」,也為大眾弘傳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。
「佛陀在2500年前,就『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』,讓眾生得以聽聞佛法,同霑法益。可知佛陀是最早善用文宣的功能及影響力的傳播人。」他表示,佛光人應效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廣作文宣的願心和願力,並具備「廣作文宣」的使命,藉由現代化的弘法方式,接引更多社會大眾瞭解佛法生活化、生活佛法化的人間佛教特質。
此次研習營,邀請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、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、編輯主任侯雅倫、八度空間新聞主播陳嘉榮及馬來西亞iflix新聞總監陳毅傑等資深媒體人授課。
曾毓林提及,星雲大師是佛光山每一場活動的最佳代言人,在寫新聞時,記者務必要把大師講說的佛法、對社會有幫助的思想觀念寫出來,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。談到廣告、海報、傳單、臉書等宣傳與設計,更強調善用現代多元的傳播方式,能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。
有著21年主播經驗的陳嘉榮表示,要做一個真正的媒體人,必須經過新聞倫理的訓練。在介紹電視、電台的傳播效果及特點時,指出兩者最大的差異點,在於電台給人的感覺比較親近,電視則比較遠;若要達到宣傳效果,電視則比電台的成效更明顯。
風趣幽默的他,也分享了主播新聞時的突發事件,滿足大家對新聞主播的好奇心之餘,也了解到每個行業都要具備敬業精神。
「雖然我們每天都翻閱報紙,但對報紙背後的作業流程卻非常陌生。」潘友來可謂一生都是媒體人,超過30年的報人經驗,娓娓道出採訪部、編輯部到印刷部的工作職責,同時說明新聞的呈現,必須表達清楚、明白,讓讀者能一目了然。
陳毅傑在電視台工作7年、網路媒體10年,分享從有線媒體到網際網絡的轉型與特質。他表示,以前是媒體引導讀者閱讀方向,現在是讀者的需求為導向,這就是當前網路與自媒體時代的特色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妙開法師代表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,頒發「馬來西亞佛光山文宣顧問暨馬佛光文化顧問」聘書予即將退休的潘友來總編輯,盼其將經驗傳承下來,帶領義工團隊廣作文宣,讓佛法更貼近人們的生活,無遠弗屆地傳播出去。
此外,所有義工記者亦前往東禪寺的所在地─仁嘉隆文化館做實地考察採訪,讓與會者打開文宣的基本概念,隨著老師豐富多元的經驗談,開啟承擔文宣工作的使命與願心。
最新消息
相
關
消
息